手機在穿戴物聯網中扮演著一個中繼站及中控台的角色。如之前的章節所述,不同情況下的物聯網裝置其合適的通信技術皆不相同,在穿戴物聯網中,末端的穿戴裝置對於體積和重量乃至於形狀的要求相較於其他種類的應用嚴苛許多,乃至於穿戴裝置所採用的通信技術要有低功耗的特性,而常用的低功耗無線技術即是藍芽,傳統藍芽的整體功耗大概是wifi的三分之一,其最大操作電流小於30mA,而低功耗藍芽更是只有15mA,而wifi大概是50~200mA之間,兩者的差距十分明顯。
使用藍芽的裝置要連上廣域網路必須經過閘道器的轉換,手機便是穿戴物聯網中閘道器的擔當,手機可接收藍芽的訊號,獲得末端節點的裝置,再由wifi或LTE等異質網路將資料傳至雲端,即扮演著溝通雲端和末端的中繼角色。
另外一個角色即是本地端的小型雲端。設想,如果終端所有的資料,動作都要由雲端來處理,網路的品質很容易成為整體效率的瓶頸,即時性的回饋對穿戴裝置的使用者體驗是很重要的,且很多操縱不需要上報雲端即可完成,將這些動作直接由手機提供反饋可提升使用上的流暢度。
另一個重點即是邊緣運算。隨著物聯網的逐步成熟,末端的裝置種類會越來越多,且雲端的性能並不是無限的,資料若不經過處理直接丟上雲端會讓雲端增加工作量,edge端可將部分資料進行擷取,過濾與整理可減少雲端的負擔;並且拜科技進步所賜,開始能賦予edge端(閘道器(手機))初階的AI能力,資料能在edge端更快地進行篩選、分類、彙整、分析,並且還可透過這些數據來不斷修正與優化模型,讓系統有整體上的提升。